无忧得胜-网上国际课程 (5edu.win)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扫一扫,访问本页面

开启左侧

北大教授何帆:疫情过后,留学的黄金时代也要结束了。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20-4-30 09:22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+ K% m- N8 q9 g. V8 t2 _& x

北大教授何帆:疫情过后,留学的黄金时代也要结束了。

北大教授何帆:疫情过后,留学的黄金时代也要结束了。

5 d. I- o0 @; R: y% S/ U8 \0 |文 | 知错就改的杨捷
- @& \3 ]9 V+ ?, a4 K4 S5 M$ [; V" e7 ]& b3 C5 v
From 爸爸真棒2 `" O0 A, \% u: u! F5 I, J! p

; F& ^# z6 c* v+ i微信号:babazhenbang( E3 D3 f  d) {0 t

# w5 ^$ @" P5 s+ i6 a" h
“爸爸真棒”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
) M2 G* L/ I- [4 f8 O: Y
致力于理性、深度、有启发的

+ M) c1 }- j& B0 t) f6 y
中西融合教育探索

; Q' g9 w- L' o1 s+ P' D
7 B; S+ F: T* ~+ u! U9 M
何帆:著名经济学家,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,兼任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,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,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。
% j4 J6 I; i$ s6 w
5 H- T! e( `: I7 U1 o

& f* a/ c2 c5 q! R9 `; N' U% ~有着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场咨询经验的何帆教授,跟踪过国家很多重大决策的讨论,主持多项世界性课题研究,出版了《变量 》、《大局观: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》等多部专著,也是得到App上的多门热门课程主理人。' t# f1 C/ _; N5 H/ e
3 Y% C, f, ?% @* J1 @7 T7 N
+ r" E, \0 Y( M  }
从2018年开始,何帆开始进行一项纪录时代的大事,即每年撰写一份报告,计划用30年记录中国的变化,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,他探访到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,但“创新得令人难以置信”的范家小学,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。/ d! k! W$ [( o

9 z: p- @( [# b5 @' f2 w3 k" N5 b

5 }$ B$ i( [0 `2 g# |1 y( |( ?+ a
6 }9 V; E: p- v4 t( W' v
5 ^0 D1 b/ O$ x# z6 ?+ D
何帆教授认为 “教育从来就是整个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而经济又同时会对教育产生影响”,这也是我们在这个疫情肆虐全球,经济放缓甚至面临衰退,大家都在恐慌“全球化就此终结”的时候,专门找何帆教授来聊一聊“变局之下的教育”的原因。   K' s: S! C. w3 y0 H8 K" `
( w4 x7 j9 G3 @  B

$ d% G: Q+ \# I; l) h2 {3 o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,我们与何帆教授聊了足足2个小时,关于疫情后世界变局对留学、对中国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,何教授认为,留学正在发生变化,但越是在全球化退步的时期,越是需要逆行者;未来的社会各方面都是变局,而“迂回的路,可能会更好”。2 o; c0 o5 F7 D5 N" Z
, M+ i6 H8 D( A4 m! T
*为方便阅读,以下以第一人称呈现。
+ X- V5 U( O2 ^% S  r) D/ U% U( @

  q) t! X% ?1 k6 w

, ~( \3 L! B3 q! H/ Q! [& f
: s* B! T/ Y  H+ i' P

- y7 \" z& Y$ L0 y- i3 M01
变局之下的留学
% i, U# x3 z# z: z& s
7 p2 e7 d% X) Z" Z" _+ R
▷“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”
5 e: _# T. ?3 _" s; @8 z
, _) r; C. m* C我们这代人,基本都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和平年代,也是全球化的黄金时期,所以我们会认为很多东西是天经地义的。但如果你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,就会发现,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,未必如此。因为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,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社会动荡,其实很少有。
3 l0 K7 n; o( C/ ?6 J3 @3 u! d1 O9 b' z( R

1 p1 O( p# _2 w2 `/ t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也就是一代人的事情,一直和平其实也是很少见的。
" R) i& p5 D% ^$ K' j4 W
! g$ Z! U0 i8 ~; ~* J2 @! s' B. Y2 w2 a

2 F9 c, O0 u7 x; z现在,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上过去了,很可能未来各种保护主义、民粹主义、排外、种族歧视等我们或许不习惯的东西都会出现,所以,以我对时代的判断来讲,我们的孩子将很可能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风险。
0 {. U; k- ]/ x" u1 ^
) ^0 ~+ k$ @* i8 B: j
/ ^6 w1 b& R! o/ T; \" i! N
但是,也并不是说“全球化就此终结了”,很多人认为全球化就一定是越来越开放,但实际上开放到一定程度,就会收缩;收缩到一定程度,又会开放。
' N1 O/ b; L& Z* ~7 a$ B6 R
+ k/ K" x, b' Q' j
% H  F% V1 l5 j7 I  I2 K
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就是“我要拥抱这个全球化,然后我要觉得不安全,我就会退回到自己”,但是退回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儿,因为退回来之后,他觉得能够保护自己,等到有足够自信的时候,他再走出去。
9 @9 Z1 w: u- G+ p- V) [8 L3 {3 V6 B) L% d5 E! N0 N
$ L. j$ d/ Y; \
▷“留学家庭将面临的一个变局”
4 D/ _* ]& l8 T, X/ }
9 K! N0 s6 I0 L/ B

. Y; q$ l8 I' d, K- O0 I受到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,我要提醒那些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,将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局,尤其在短期之内,各国对中国的排斥、歧视都会越来越多。$ m6 b$ Z/ a: w4 X4 d3 e
* ?" T4 k- \. q; L3 _: e: l5 D! n" ]

1 a, n7 p) f/ A2 Q3 u因为,往往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,人内心中那些比较积极向上的东西会被激发出来。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会更乐观、更开放,大家会更接受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。但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,人本能会回到排外、歧视的状态,“我不愿意承认是我的错,我就要找一个替罪羊”。
& i  P  r. X. ?* l# v; t8 L7 v" G$ _5 d8 L* j- R

2 a3 h5 [/ R  x, k$ u1 ?9 n% N4 {这个时候,由于中国的文化和体制跟别人都不一样,再加上中国现在的力量又变得强大了(你在软弱的时候,别人不会觉得你有威胁,但你现在强大了而你又跟别人不一样,同时,别人又不理解你),这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。
( C: n% j* W4 |: t" E
8 N& _7 z5 S0 K6 b& |9 k; T+ b

  F/ X" y8 ~! s9 w+ o' n" u5 s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别人对中国的成见,而你又是中国的一部分,这个时候你会发现“这件事情其实是别人的事情,不是你的事情,你再怎么做也是改变不了的”。由于你的肤色决定了你长得样子跟别人就不一样,所以你是否站队支持中国,都不能改变他们对华裔和亚裔的看法,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。! t3 {# G( Q1 K+ P8 C4 a8 C' @. ]

2 I; ^9 R1 n9 y4 {8 y
* X0 G' K& y9 Z" _3 \  [
我的判断,总体来讲不会很乐观,这使得去美国留学包括留在美国的华人遇到的挑战会越来越大。当然不是说不能去,但是你肯定要把这些风险因素考虑进来,考虑到今后留学遇到的状况会跟原来不一样。1 [( ]' j1 I. a5 y  W. ?: l
7 O4 h; g% b( l

# c, K' m  X1 B3 b, z* z/ x2 y8 E  z  v/ U

" ]' z! j3 j/ |& f3 i6 [; f( G6 Q' s  ~▷“留学是扩展世界观的必须” $ U8 z# C' p3 ~' t
# [: r7 \0 z! ^8 Z' A

' J, R) k+ @' @5 z# l: x& w我个人是鼓励孩子出国留学的。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出国的经历,我觉得对他来讲是必须的,是他扩展自己的世界观所必须经历的。
- |- X* W8 y! A0 V% w4 c
0 p( F8 q  s7 U4 h8 w, C- Y' ~

) x0 g4 A" i9 I7 H但是,“留学”可能跟过去不一样了。过去的时候,你会觉得中国的教育全都不行,必须要换成西方的教育才能够做好,而现在你其实是双轨制:一方面,你会知道中国的教育里有一些是不行的,有一些还是可以的,而西方的教育里也是有一些是好的,有一些可能也会有问题。
: K( U4 z0 w2 R1 ?
7 O# F; F2 }* g7 n7 Y2 O% W

' x" A, ]+ _: w所以,当你的孩子出国时,你应该告诉他,“你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同化成一个美国人,而是,你要掌握两种语言,两种文化,要有两套操作系统,不仅仅是个双语人,更是个双文化人,可以随时切换两个文化体系”。这样,他未来脱颖而出的机会才会更多。
( r6 O9 j* f# h/ k: |' A  K$ s
) c; \5 T' `$ z0 `1 ]4 H$ f; I4 D

1 C# u; c" Z$ o0 J所以反而越是在全球化可能退步、大家越来越保守的时期,越是需要逆行者,越是要你出去一下。( Y9 _, I/ Y, H; E' S) m4 S
% T6 J# h) R/ z7 z! D' ^
: ^/ T0 ], B. I
▷“留学的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”
0 ^! `& [6 g) t- U
: B1 n" f' W+ ~( i$ T8 {
* S2 g* w7 S" x2 e2 Z! _8 k
前面说到了,这时候出国留学,跟以前出去整个心态和准备都应该不一样了。
) m/ h. N% j' Q" S2 M, E
7 J5 \: a7 h4 U

+ ~! r1 f' u. T( [0 q; Q4 p中国家长原来的期望值其实是不现实的。原来的期望值是“我既然出国了,我国外学校的品牌会比国内学校的品牌有一个溢价”。现在,如果你还是指望这个的话,那就没必要出去了,因为现在这个溢价基本上没有了。
- h4 Q! Q" ]' f6 W- ?( ~: R, h
% t5 R5 y+ V2 |% \9 j

9 ~$ J0 ?  j$ }% I1 E3 a" ^这是个大趋势,以后无论是什么,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之间的溢价空间都会越来越小。就像手机,一个华为手机和一个苹果手机溢价空间越来越小一样。所以你要是指望说“我在国外留学,我回来就得拿比国内更高的工资”,你想都不要想。你很可能拿的工资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还少。
9 t4 h; f; w) |* \$ s- K
, R' z" J" |3 \- x( F
  l% S; r2 c, C* |$ Q
但你获得的是什么呢?就是“我有一段独特的经历,我学了一门语言,我交了国外的朋友,我还知道在异国他乡是怎么生活的。”
  a5 X7 i; j' B+ ^+ [  j7 e6 g, @

' h* J3 T3 B  F2 g▷“寻找全球化沙漠中的绿洲”
& ~3 M  X' Z+ V; p6 S5 t5 {* Y
) ~: \2 D7 e& y7 e  ^) i: X% |9 x1 D4 E
: Y% `8 H. s2 e% P, ]6 P1 O' z2 R0 Q
很多家长还关心,去美国留学后是应该鼓励孩子留在美国工作呢?还是回国工作呢?其实不论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,都要考虑到,情况和以前也是不一样了。% p9 H3 e0 C& T; [, c4 J

2 p4 Z8 e& O; H. C3 g) y6 C+ D% y
/ P1 u- x, s) P- n1 V! |
留美工作跟原来不太一样的是,原来可能很多中国人想得很简单,就是“反正美国也不是我们的国家,就给别人打工好了”。所以中国人很多理科生基本上都是去学计算机,然后去当个码农,文科生基本上都去学工商,之后也是给别人打工。
4 l) _" p; t) `3 Y8 w( Q( p# P9 w1 G- ~: m$ r
; D0 R* v+ Y9 R8 \) A2 e6 x; o7 z
接下来,你会看到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逐渐对中国人比较排斥。这时候,你再想找个打工的工作都可能会遇到歧视。但这也有它的好处:因为中国人又聪明又勤奋,过去野心没被激发出来,很可能现在受到限制后,会逼出来一批像犹太人一样在美国创业的中国企业家,比如Zoom的创始人袁征。
! a4 o# }5 Q; k& X- j  O6 y( i% C$ R/ h3 u! Y7 v

- T, c3 F, _1 G. q& |还有一点,原来我们觉得美国就是美国,不需要考虑留在美国的某个特定城市、特定部门。而现在要留在美国的话,一定要去美国那些相对来说教育程度比较高、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。美国未来会变成一个在民粹主义的沙漠里,有一块一块全球化绿洲的国家。你一定要留在那些“绿洲”里,一旦到沙漠里去,作为一个外乡人你可能会很惨。. F1 o# d+ u! ~( ]: G2 S
, l) q' }4 T6 i; f6 E, P; d
  N6 C0 n; |" P
在绿洲里,其实大家是连在一起的。你会看到很多情况是一样的,可能在纽约的一个人,他干的工作和在伦敦一个人干的工作是一样的,伦敦的一个人和在新加坡的人干的工作又是联系起来的,可是这些地方全部都是全球化的绿洲。而你离开这些地方,到全球化的沙漠中的话,那里的人的观念和意识都会不一样。+ n8 S6 H; [" A  L5 v# j) ^* U1 F& K
" \' d& C' B8 o. Y1 v

5 l* e1 ?8 i. x& B所以这时你再去想“我到底要不要留在美国”的时候,你要想的不只是留在美国,而是要想留在美国的什么地方、跟什么人在一起!你得跟和你一样的人待在一起,放弃说“我现在是美国人”。你不是美国人,你只是美国里面能跟你谈得来的一部分的人,所以你要想好去美国有全球化的人的地方。
. V! y9 z+ I  C  |% W
& c- @% Z4 ]9 V, D: S
/ X" ?# }$ f; b. y' R6 s
而回中国是另外的状况。中国人从内心深处是拥护科技进步、拥护全球化的,因为我们得到的好处非常多。其次中国人对宗教、政治、意识形态等其实不是很关心,我们关心的主要还是怎么赚钱、怎么让自己的生活更好,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说,如果你关心怎么多赚点钱,怎么把生活搞上去,中国这个市场是你绝对没有办法放弃的,中国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多。8 c. |7 t  I5 |0 @
9 ?( F3 V7 a0 D/ }

! n: R9 p  u1 O* `要注意的一点是: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学了什么东西,而是“我增长了胆识,我体验了国外的生活,我见识了哈佛‘不过如此’,会增加我的自信心”。如果你毕业后还回到中国,那你回国后必须要有从零开始的思想准备。哪怕你在哈佛、斯坦福受过教育,你在那里受的教育不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中国,所以你回到中国后还必须得完全清零,然后从头学习关于中国的本土知识,你才能够做到双文化人、两套操作系统在体内。4 a7 N7 z2 z5 F% H: T6 K# R
2 m/ I3 H3 B( c: O# ?

; P* _) b  y! P3 Z+ ]02
变局下的中国教育
4 f( r! P2 B, f$ B# `' z* T

) g) J& g7 Q# ]: C2 `4 m4 `▷“越是经济高速增长,人越焦虑”
* Q, z( g2 Y$ |/ P* R) s; ]  Y5 X+ j: M$ i% }/ N8 q
# h' Z( |* P% j( W' s* w& @
中国的教育现在的确存在很多问题,但它是整个社会的问题。这里可能有体制的问题,比如说我们教育中有一种惯性:就是特别习惯去培养听话、懂事、不惹麻烦的孩子。那些比较另类的、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在这种教育里就不太受鼓励。另外,这一代的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形成了一种共识,就是把教育当成了一种军备竞赛,所以就裹挟着整个教育。3 j% \! k/ `  z6 V4 p  F3 D

" J' B* g6 \$ V' D2 Q5 t
6 F0 r2 y/ o8 P3 ~
教育,它不只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,更多其实是在父母这边。但这又不是家庭的问题,它是个社会问题。有个很奇怪的现象,往往在经济增长最高速的时候,人是最焦虑的一代,美国也一样。
' C8 h& y: |% Q% [5 t
; X2 C, o  n' Z1 }$ J7 _
& w9 m" ~0 j3 X' u
整个社会都慌、都焦虑,个人很难做到不慌。但是,你要提醒自己慌也没用,你要应对,因为你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。所以你得学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的办法,同时不要让自己完全陷到里头。: }: b+ c+ M5 o7 ~2 Q
" C' Z3 c+ I$ k2 j7 |- r0 S; d
% @) u0 q* O2 D3 x
孩子也是在一个社会里,所以比如说像打游戏这件事情,你可能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,但最后的结果呢,可能是这个孩子跟别人沟通的时候,他们没有共同话题。' q* z4 j2 S  d  h2 b4 _
: g8 W# o. f0 q

# X+ Q$ @3 k& L/ e* z  b# ]& [5 U0 d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:能够跟别人比较一样,但在这个比较一样区间里,你只要能够做得跟别人不一样,其实腾挪的空间还是蛮大的。0 m  p% B5 g( j: ~# o/ z
, n+ _: _$ c  o7 I

, \9 v4 M/ O+ s% ~; f; I8 V! u我既不同意有些家长认为“自己的观念是对的、别人的是不对的”,就坚持走一个特别特别少有人走的路(那条路当然也可以走,但是会很难很难);也不同意“别人都这么做,我们就完全跟别人一样”。你可以跟别人比较一样,但同时内心知道“我是我,我跟你不一样”。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现实主义的对策。1 b& V2 X8 n- B( o5 g
' Z) J& y. F. s. U
; O; C8 U# F: h9 p0 b9 t
▷“未来一个人可能得有两份工作”! _- W5 o4 S; Y$ O, }6 v* v

5 k) L6 d4 t+ X. \

- ]! Z+ g- \( }; S2 k) }: j未来的变化会这么多,各方面都是变局,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才是他独立生活刚刚开始,离他具备应对社会的能力还差得远呢。
+ n. Y+ G6 ?3 T6 b5 @* m3 b7 t0 ^; Z" [) q$ A4 I5 h
# g: B. m* d. p
未来会有4亿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,再加上社会变局的风险,我们下一代所需要的生存技能和我们这一代会有很多不一样。
* E( [( u3 @" ?. A0 g% E+ L8 T3 d' y3 f9 D* z0 z7 g8 U# ?" `" V

6 i: B2 V; _7 e1 B以后不分白领蓝领,那些能够被标准化、程序化的都会被替代。比如原来蓝领工人搬运大件的工作,现在基本上全都被机器替代了;白领行业中,类似填写纳税表、做证券分析等可以被标准化的东西也都会被替代,所以金融也已经是个没落的夕阳产业了。
7 C- C) d3 _0 \7 T$ \; C( j0 I% v9 v' M+ q
: j8 R4 [" G) |* ]+ h
在未来,千万不要认为我选了一个行业,这个行业就一定能够保证我一辈子衣食无忧。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,一个人得有两份工作,一份主业 + 一份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,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,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。
2 d. \. X9 d+ N" N$ C( ]$ a. {8 X  p2 r$ ^2 q

. G+ j) W+ k" n0 A( b比如说我是个经济学教授,假如同时我的西班牙语能够达到口译的程度,这时候我可能就有一个独特的技能组合。如果真的有一天金融专业没了,我就可以转到另外一边去,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思路。, E  B5 @* }. C9 o2 r

( D" a. w8 f+ c. v

7 `& g0 r3 N) r" e对于教育来说,你学得越杂、越跨界,以后可能生存能力越强大。. j! f8 p# C( a& Z( ]

5 {3 P/ d/ A6 i. a$ `* U1 m+ S3 f% t! w+ I& B2 Q7 Y/ u9 ~. ]
▷“中美的教育模式都不是完美的”
+ S$ q. }5 Q6 R4 O0 r  G% \& b3 G3 j
4 w* Q1 \  U0 {7 |% F
) }' a* h; \; M
其实教育就是一个手段,最后的目的就是一个,怎样能更好地激发兴趣。中国的教育强调的是“有一些东西你如果不刻苦训练你是没兴趣的”,比如练钢琴、小提琴都会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过程,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居然能玩了,有自信心了,继而产生了兴趣。美国教育强调“给你充足的自由,你自己摸索出兴趣”。  D: x% A2 a1 N. P+ ?; B

; ]  c- v4 ~  B  o+ K- v; v0 _  I
2 s! Y. i4 y/ l% w) F: G% Z( A% I
但问题在于,这两个模式都可能出问题:不断地练习有时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,同样美国的那种给他充分自由,他可能就变懒了,也不会有兴趣。: D0 j9 x; G" E" P
: f4 F2 V$ E: o; M) m5 r
1 t' i) t1 ^3 P$ S9 X  j
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由才会有兴趣,有的孩子适合给他压力他会更有兴趣,因人而异。其实用压力还是自由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哪种方式能够让他找到内心的召唤,找到自己的兴趣,而这种兴趣会不断地产生内驱力让他前行,他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。
0 I  [" \0 s; h( A& Z2 H$ K: M  g) V; V- }' `

/ O* _5 @5 F$ K9 e! z8 F2 K, \中国教育通过不断训练,可以训练出刻苦、吃苦的精神,我觉得这都是挺好的。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:你训练的许多东西,比如刷学科题目等都是为了考试,而考试后,拿到那个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开始,在真正的职场中,这些东西都是用不上的。
/ a" s3 u, G2 h; }6 h7 v+ f+ u+ L9 I  l, ]

) A- D/ |6 _. c0 q2 [* ?/ M  Z7 t所以,面对变局我们需要的实际上是应对现实的能力,他跟你学的什么专业都没关系,说白了无非就是你跟人打交道的能力,识别人心的能力,沟通表达的能力,逻辑思考的能力,批判思维的能力等等。
5 S& @5 q8 e. h, q( D. E
! N3 `) e2 |) k3 [0 T2 q) V' n
% V4 g4 s! i1 b! n6 Q

微信扫一扫,分享更方便

帖子地址: 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浏览记录|手机版首页|手机版试卷|使用帮助|无忧得胜-网上国际课程 (https://5edu.win)

GMT+8, 2025-8-17 01:04 , Processed in 0.053354 second(s), 33 queries , Redis On.

搜索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